BTM币是比原链(Bytom)的原生代币,由国内知名区块链团队于2017年推出,构建一个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多资产交互协议。比原链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的数字化登记与流通,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将传统资产如股权、债券、房产等映射到区块链上,形成可编程的数字资产。BTM币作为比原链生态系统的价值媒介,总量设定为21亿枚,采用POW+POS混合共识机制,兼顾安全性与效率。该项目由巴比特创始人长铗领衔,技术团队融合了来自阿里巴巴、OKCoin等企业的资深工程师,早期便获得比特大陆等机构支持,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资产上链的垂直领域公链。比原链独创的BUTXO模型扩展了比特币UTXO结构,支持多资产并行处理,同时引入侧链技术实现跨链交互,为金融、供应链等场景提供底层基础设施。
BTM币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位。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资产数字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比原链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使其避开了与以太坊等通用公链的直接对抗。2024年以来,我国政策持续鼓励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比原链已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供应链金融合作,其DApp生态中涌现出数字版权、碳资产交易等创新应用。技术层面,比原链正在研发量子加密与跨链协议升级,计划通过分层架构提升至万级TPS,以支撑大规模商业应用。比原链基金会预留的20%代币采用四年分期解锁机制,这种通缩模型有助于维持长期价值。行业分析师预测,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推广,比原链作为合规资产上链通道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跨境贸易结算和资产证券化领域具有先发优势。
市场优势体现在比原链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布局。其独创的人工智能ASIC友好型POW算法将矿机算力转化为AI加速服务,形成独特的挖矿+AI双赢模式,这种设计在2025年芯片短缺背景下更具竞争力。相比同类项目,比原链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开发者快速定制资产发行模板,某房地产集团仅用两周便在其链上完成价值12亿元的资产通证化发行。流动性方面,BTM币已上线币安、火币等主流交易所,日交易额稳定在数百万美元,市场深度优于多数国产公链代币。生态合作伙伴包括华为云、万向区块链等企业,共同构建的BaaS平台已服务超过200家中小企业。根据Cryptocompare数据,BTM币持有地址数在2025年Q1同比增长47%,持币超过1万枚的巨鲸地址占比下降至12%,表明其分布趋于分散化,这有利于网络去中心化发展。
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是BTM币的显著特色。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某汽车制造商通过比原链将应付账款转换为链上数字票据,使三级供应商可凭信用凭证获得即时贴现,资金周转效率提升60%。文化娱乐方面,比原链为独立音乐人提供版权存证服务,结合智能合约实现播放即结算,已管理超过8万件数字作品。更前沿的应用出现在物联网场景,某新能源企业利用比原链的资产网关,使充电桩产生的收益数据自动触发BTM币结算,日均处理交易达2.3万笔。比原链的通用地址格式支持单私钥管理多链资产,这对传统企业用户极具友好性。2025年初推出的合规稳定币桥接器,更使BTM币成为连接DeFi与传统金融的管道,在跨境汇款测试中实现平均3秒确认、手续费低于0.1美元的性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