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币的发行总量并未设定硬性上限,这意味着理论上它可以无限增发。这种机制源于其创始团队对货币流通性的考量,通过持续供应避免通缩问题,同时降低单枚代币的价格门槛,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参与。这种设计也引发了关于长期价值存储能力的争议,部分投资者认为无限供应可能稀释持有者的权益。
与比特币的2100万枚固定总量不同,狗狗币采用了逐年递减的区块奖励模式,但并未完全停止增发。根据其算法规则,每年新增的狗狗币数量相对稳定,这使得其通胀率逐渐趋缓,而非彻底消失。这种温通胀特性被支持者视为一种优势,因为它既能维持网络激励(如矿工收益),又能避免因绝对稀缺导致的流动性枯竭。批评者这种机制可能削弱狗狗币对抗传统法币通胀的能力,尤其是在市场信心不足时。
狗狗币的供应量已超过1300亿枚,且仍在持续增长。庞大的基数使其单价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也契合了其最初作为小额打赏货币的定位。社区文化中,狗狗币更强调娱乐性和传播性,而非投资属性,因此许多持有者对其供应机制持包容态度。但不可否认,无限增发的潜在风险始终存在,例如在市场抛压加剧时,持续增加的流通量可能放大价格波动。
狗狗币的无限供应特性也反映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多样性。不同项目根据目标用户和功能需求选择不同的经济模型,而狗狗币的选择恰恰满足了特定场景的需求——例如高频、低成本的社交支付。尽管这种模式难以复制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叙事,却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