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则呈现出独特的谨慎与创新并重的特点。目前国内的稳定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香港特区监管框架下合规发行的港元稳定币,另一类则是企业基于跨境支付需求探索的链上数字资产,但尚未形成大规模市场化应用。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国内稳定币发展的试验田。根据香港金管局发布的稳定币条例,首批合规港元稳定币发行机构包括渣打银行、京东币链科技等持牌企业,这些机构发行的稳定币严格遵循1:1储备资产锚定原则,并接受金管局的全程监管。尽管香港的稳定币以港元为计价单位,但其底层储备仍以美元资产为主,因此在功能上更接近美元稳定币的衍生形态。
内地市场对稳定币的态度则更为审慎,目前尚未开放由私营机构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这一限制主要源于资本项目管制和货币主权安全的考量。部分科技企业如蚂蚁集团、京东等已通过香港子公司参与稳定币沙盒测试,探索跨境支付场景的应用。这些企业更多是将稳定币视为技术工具而非金融产品,其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传统跨境结算的低效问题。
国内企业参与的稳定币项目多采用联盟链或混合式区块链,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监管合规要求。与完全去中心化的公链稳定币不同,这类稳定币的交易路径可审计、储备资产透明化,更符合现行金融监管框架。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人民币稳定币的迫切需求,两者在零售支付场景的功能存在部分重叠。